巴普昂寺(高棉語:ប្រាសាទបាពួន,羅馬化:Baphuon)位於柬埔寨暹粒省吳哥城內,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(ឧទ័យាទិត្យវរ្ម័នទី២) 為獻給印度教破壞神濕婆(梵文:शिव)而建造的寺廟。


巴普昂寺是一座須彌山寺,由三層須彌台構成,底層須彌台東西方向長120米,南北方向長100米。據說頂部原本還有一座銅塔,但早已消失不見。


巴普昂寺的堤道以林伽(梵語:लिङ्गं)支撐,林伽象徵印度教神祇濕婆和男性的生殖器,代表造物主的力量。


巴普昂寺原是印度廟,但於15世紀後改為佛寺,並修建了一尊臥佛。


巴普昂寺的台基是建立在沙土上,在建成後不久便因建築物本身太重而坍塌,至20世紀初便開始修復,至今仍遠未恢復原貌。

